改扩是最大的红利
——访湘永矿业公司铜角湾煤矿矿长李永军
本网记者 金星 通讯员 湘吟
七月似火,处处烈日炎炎。地处便江河畔的铜角湾煤矿,一派沸腾繁忙的生产景象。
蓝色的新井架上天轮滚滚,豪迈的新综合大楼内人声鼎沸,运输线上车轮穿梭,天桥上员工步履坚定,热火朝天的安全生产氛围,显现出一个改扩重生后矿井的生机与活力。
今年上半年,铜角湾矿安全产煤10.52万吨,照此进度,年产量将达到21万吨以上,占湘永公司四对矿井年产量的56.8%。
这一耀眼的数字,展现的是一个改扩建矿井脱胎换骨的涅槃,“改扩就是最大的红利”。铜角湾矿的李永军感触颇深的说。
三年磨剑
铜角湾煤矿历史悠久,始建于1958年,曾经创造过灿烂的辉煌,但是,随着矿井开拓延伸,各种矛盾日益凸现,老立井成为运输瓶颈,五级提升运输影响致使“有煤出不来”,干部职工只能是“望煤兴叹”,年产量始终在6-7万吨徘徊。
如何解放生产力,开采深部煤炭,成为科学发展的重要议题。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注下,改扩建工程于2009年顺利动工,新建一立井至-550水平,对矿井运输提升系统、供电系统、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进行改造,经过三年紧张施工,2011年12月通过竣工验收。
三年磨一剑,这一剑穿云破雾,曙光显现,铜角湾矿获得了新生。
新立井虽完工,但很多配套工程没有完成,矿井地质条件复杂,安全基础极为薄弱;采掘失调,工程滞后;成本超控严重;职工收入偏低,劳动力不足,这些困难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。2011年确定的生产任务是11.7万吨,当时很多人都泼冷水:“要完成任务那是不可能的!”
面对士气低落的员工队伍,矿长李永军首先从人的思想观念入手,深入开展“解放思想大讨论”,提出要立志敢为人先,敢想敢干,创新观念,创新方法,树立变“不可能”为“可能”的敢拼敢搏精神。员工积极性调动起来了,井下环境创造出来了,铜角湾矿把专业人士认为的“不可能”变成了“可能”,原来有煤提不出,现在运煤成“高铁”,2011年,老立井年产量由7万吨提高到11.5万吨。2012年,新立井正式提升,年产量提高到15.2万吨。2013年日产、月产均创建井以来最高纪录,采一队原来月产2000吨还算高产了,现在每月都是6000吨以上。今年3月份铜角湾矿月产首次突破2万吨大关,上半年实现了双过半,全年可达到设计能力21万吨以上。三年“三级跳”,实现了改扩三年达产目标。
创新求变
改扩铜角湾矿不仅要提升产能,更重要的是要塑造新形象。李永军矿长确定了“内抓质量、外树形象、扩能提效、安全发展”的工作思路,致力于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,决定把铜角湾矿打造成湘永的明星矿井、湘煤的骨干矿井,按照本质安全型矿井的要求,开始进行全面改造。
安全向本质型矿井转变。铜角湾矿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方针,创新管理,推行“三光荣、三可耻”观念,即“本质安全型员工光荣、正规操作光荣、优良品光荣;‘三违’可耻、受伤可耻、不合格品可耻”。实行安全伙伴和安全联责制度、“三违”一票否决和“零三违”评选奖励制度,凡是有“三违”行为的员工不能评先评模,本月所有奖金一律取消,所在连队或班组也不能评先推优,达到由重结果处罚向重奖励激励转变的人性化安全管理目的,实现了“零三违”、“零事故”,创造了建井以来安全生产最长周期。
质量标准化向省一级转变。在顶板管理上,大力推行金属支护,原来木支护全部被液压支柱、工字钢等金属支护代替,构建了井下钢铁长城;在工程布置上,多打底板巷上山,消灭了“天眼子”、“递头下山开采”,布置出了3个负压通风工作面,彻底扭转了开采过程不安全局面。这些措施使该矿安全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,实现了零事故、零三违,质量标准化达省一级矿井。
机械化实现了“零”的突破。“煤矿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。”2011年4月,省内第一台钻装一体机在该矿-550北大巷进行工业性试验。在各界的高度关注下,为期3个月的试验取得圆满成功,大断面月成巷达到91.6米。2012年3月,经过改进的第二代钻装机又在该矿运行,连续两个月成巷都达到了80米以上,不仅完成了各种试验要求,而且锻炼了队伍,加快了采掘机械化进程。
创效求实
产量提升了,效益也随之增长。2012年铜角湾矿采掘工人年收入人均达4.61万元,同比增长15%,“采掘职工月收入突破了一万元!”今年在市场疲软、经济下滑的不利情况下,铜角湾矿提出,以提质创效为目标,以降低生产成本手段,全面应对市场的“寒冬”。
深化“四型班组”建设,打造高产高效班组。规定凡是队干提拔优先从班组长中产生,没有担任过班组长的不能提拔为队干,今年共提拔6名班组长担任队长或值班长职务,提拔7名有能力的采掘一线大工担任班组长。在经济上提高班组长待遇。除公司每月考核发放300元班组长津贴、10元/班的大工津贴之外,矿里还另外给予每名班组长460元的考核津贴。
推行交接班制度,培育正规操作习惯。李永军矿长认为,“正规操作是安全的基础,交接班是我们的生财之道。”率先在全矿推行井下交接班制度,采掘机运通各工种员工都必须在井下现场进行交接班,并向调度室汇报交接班情况,不交接班的或交接班达不到要求的,严格考核。交接班制度推行以来,矿井安全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,真正做到安全零隐患,使接班员工进入工作面能马上组织安全生产,提高了劳动工效,提高了工时利用率。
厉行成本节约,打响精煤品牌。铜角湾矿严格从内部挖潜入手,提出“降成本就是增工资”思想,大力开展“降成本反浪费”活动。如电力这一项,改扩前为60.23元/吨,2012年降为39.84/吨,今年预算为35.6元/吨,比改扩前下降了69%。同时,以提高精品煤来增加效益,狠抓煤炭质量,所有原煤都要经过风选系统,精煤产量大幅度提高,今年4月达到了1.3万吨,同比增长80%,为公司创造了良好效益。
凝心聚力
“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,企业要做强做大,必须在统一思想、凝聚人心、培育人才有所作为。”李永军矿长把职工当兄弟,把人才当宝贝,积极学习践行覃董事长提出“做事先做人,做好六种人”的思想观念,提升职工的精气神,在全矿形成真抓实干、拼搏进取、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。
以文化塑人,安全文化深入人心。铜角湾矿制作了大量的安全文化宣传栏,在-550水平安装了35块大型灯箱,一条标准化的安全文化长廊格外引人注目。充分发挥安全协管员的积极作用,建立了省内煤矿第一家“爱心厨房”,“矿嫂的一句劝抵得上领导的百句话”,“枕边风”胜过“九级台风”,这股安全协管力量增强了创建和谐平安矿区的底蕴。
以学习育人,职工素质不断提高。今年来,矿举办新工人、特殊工种、机电技术人员、采掘大工、班组长、群安网员、矿嫂协管员等各类培训班25次,共培训1800余人次。
以模范励人,矿风矿貌根本好转。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工作,大力发展新党员,两年中共发展党员29名,其中采掘一线职工达25名,基本上实现了“队有支部、班有党员”目标。
思路新,工作顺,人心齐。新的理念、新的方法焕发出新的活力,改扩后的铜角湾矿,犹如一只离弦的利剑,直插地底深处,闪耀出绚丽的光芒。“改扩就是我们最大的红利”。这一红利不仅仅是安全的稳定和产能的提升,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条煤矿持续发展的科学之路。
|